•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实验室李宏林课题组在高寒草地植物幼苗适应水文波动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22-10-19 浏览次数:

植物幼苗脆弱,对环境变化敏感,但是幼苗对于植物群落更新和多样性维持至关重要,幼苗阶段是高寒草地植物生长的关键阶段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正在经历降雨格局变化、降雨量波动增加的情形。植物幼苗如何应对包括降雨量增加或减少造成的环境波动,是理解未来气候变化下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image.png

图1. 10种禾本科植物对不同功能性状平均值对水分供给的响应

研究采用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可塑性响应作为度量指标,通过比较植物可塑性指标和平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合度(以生物量多少作为指标)的贡献,发现高寒草地植物幼苗表现出较低的表型可塑性,而不同物种在应对环境水分变化中其平均功能性状表现出很强的物种特异性,因此可以推断高寒草地植物在幼苗阶段无法通过可塑性变化来适应环境,而是通过其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发育特征来适应响应环境的变化。

image.png

图2. 功能性状平均值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该研究获得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资助,研究成果于2020年2月28日以Trait means predict performance under water limitation better than plasticity for seedlings of Poaceae species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于Ecology and Evolution(IF=3.16)。

文章doi:10.1002/ece3.6108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ce3.6108


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青海大学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 邮编:810016
  • 联系电话:09715201533
  • 邮箱:sklpe@q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