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科技日报】青藏高原草地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 草地资源类型变化显著

发布日期:2025-06-12 浏览次数:

6月11日,第六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西宁举行。其间,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首次对外发布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畜牧业”专题取得的系统性与原创性成果。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此间草地的高寒性、敏感性、脆弱性构成了区域生态保护与草地畜牧业协同发展世界性难题。

赵新全介绍,历时5年,我国多家机构参与的上述专题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草地面积为178万平方公里,约占高原总面积的64%。200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资源类型变化显著,主体高寒草甸面积增加明显,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面积占比减少;草地利用程度呈减小趋势,表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能正经历从人类利用主导向恢复主导的转变;草地家畜放牧承载力趋于合理,放牧承载压力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

同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大型野生食草动物数量持续增长,有蹄类野生动物藏羚30.72万只、藏原羚23.86万只、白唇鹿11.36万只、藏野驴20.93万只和野牦牛4.69万只。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有蹄类野生动物数量较20年前增长了2倍至3倍。

赵新全说,研究人员聚焦青藏高原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问题,创新“三草”理论,研发“三草”生产—生态功能协同提升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形成3项基础理论、6项创新技术、3个技术体系、2个区域发展模式,为全球生态保护与生计提升变革性协同发展提供中国范式。

“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而敏感的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赵新全说,气候变化已显著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热融滑塌、泥石流、湖塘引起冻土碳释放等,制约高寒草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据了解,上述专题成果将以《青藏高原草地资源变化特征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形式出版。


转载自“科技日报”

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青海大学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 邮编:810016
  • 联系电话:09715201533
  • 邮箱:sklpe@q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