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领导
    组织结构
    研究方向
  • 研究队伍+
    首席专家
    学术骨干
    青年博士
    技术人员
  • 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
    论文发表
    授权专利
    学术著作
    新品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制度
    文档下载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习软件及资料
  • 仪器服务平台
  • 党建工作
  • 宣传栏+
    国重宣传
    大美青海
    科普宣传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大美青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简报

【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公众号】实验室主任赵新全团队参与长江源科学考察:九年观测发现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高原湿地

发布日期:2023-08-16 浏览次数:

从2014年至今,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联合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新全团队在为期9年的长江源科学考察中发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南源的当曲湿地总面积达6400平方公里,湿地上限达到海拔5350米,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中、低纬度高原湿地。据悉,湿地形成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典型冰缘环境。(相关考察报告已被人民网采访并发布)

为揭示这一独特的湿地发育过程,9年来研究团队二十多次深入当曲湿地,对其环境形成因素、湿地分布类型、冻土生境进行了观测研究。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院长张永以考察报告为参考,具体解释了长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并介绍了长江源湿地的生态环境。

“冰川作用下的高原湿地是各种冰缘环境所造就的,由于冻土作用下垫面透水条件差,久而久之土壤向泥炭发育。”张院长就长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从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水文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等方面作了介绍。本区平均海拔4700米,深居青藏高原腹地,低温、冻融环境使之成为寒带半湿润过度带的高原湿地。源源不断的冰川融水补给于开阔平缓的湿地,这种过程为干旱季的湿地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冻土的发育成为湿地良好的防渗层,每当夏天来临冻土活动层加大,水份增加下垫面过湿成为沼泽。从现场拍摄的视频资料可直观看到,当曲湿地河网纵横,水沮散流,加之冻融冰蚀积水成湖,因而发育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大的高原沼泽区。

长江源湿地的生态环境方面,张永院长又从特殊的高寒湿地,泥炭广泛发育两方面作了介绍。据了解,本区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下,强烈的冻与融成为江源特殊的水循环模式,使分蘖时草根突起形成源区特殊的冻胀泥炭草丘。当曲河源扎西格君海抜4909米处尚发现厚50cm的泥炭层,并形成大型团块草丘,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泥炭湿地。

调查组专家认为,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由于高原夷平面保持完整故而湿地广为发育,面积达6400平方公里,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更是青海省主要的畜产品供给地。因此,保护和恢复长江源湿地对抑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湿地的意义还在于:长江源的水源涵养、恢复生物多样性种群等。


转载自 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

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青海大学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 邮编:810016
  • 联系电话:09715201533
  • 邮箱:sklpe@qhu.edu.cn